项目展示

六种保护组织免受商业间谍软件侵害的方法 媒体

2025-05-13 1

技术与隐私的平衡

关键要点

技术的便利性伴随着隐私的风险。间谍软件在未经用户同意的情况下收集数据。商业间谍软件的扩散对公司造成重大风险。保护公司免受间谍软件攻击需要综合方法。

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技术的优势往往难以高估。然而,这些优势的背后,隐私的期待也发生了重新定义。作为生于网络时代的 X 世代的一员,我偶尔也会做出妥协,交出个人数据以换取便利,这也是我们所有人的共同选择。因此,我们在使用特定网站或应用程序时,隐含地信任这些组织能有效保护我们的信息。

科学上上网工具下载

间谍软件,如其名所示,旨在偷偷收集受害者的数据,且未征得他们的同意。间谍软件可以感染计算机和移动设备,通过恶意网站、钓鱼邮件和软件下载进行渗透。与其他类型的恶意软件不同,间谍软件的运行方式较为隐秘,常常逃避检测,同时悄悄地盗取敏感信息。针对个人用户,间谍软件可以获取浏览习惯、按键记录、登录凭证和财务信息等数据。在政府机构的使用下,间谍软件甚至能够访问麦克风和摄像头,收集情报或证据;而在恶意攻击者的操控下,它也可能用于捕获内容以便出售、勒索或进行其他货币化方案,造成灾难性的后果。

商业间谍软件的普及同样对公司构成重大风险。商业间谍软件已成为一个小众行业,该行业开发和销售用于数据收集的软件。这些产品通常采用与其他恶意软件相同的方法。商业间谍软件经常利用从该供应商处或独立研究者那里获得的零日漏洞。例如,在一份近期报告中,谷歌研究人员得出结论,过去十年中大约一半针对其产品的零日漏洞都是“商业监视供应商”的成果。

这些零日漏洞是商业间谍软件供应商的知识产权,并促进了他们产品的市场成功。因此,他们不会将这些零日威胁告知负责修复的供应商。这样的零日问题被长时间未报告和未修补,意味着其他威胁行为者团体发现并将其武器化的风险更高。此外,这些工具可能被意外披露给不怀好意的受众。从Shadow Brokers拍卖给威胁行为者的工具可以看出,这些漏洞据称是某情报机构的财产。在某些情况下,这些漏洞已在系统中存在多年而未曾披露,导致因“EternalBlue”漏洞引发的大规模勒索软件感染,后者也被称为 MS17010。

尽管这些事件发生不久,时代却发生了变化。自2017年以来,针对个人身份信息PII隐私的关注不断增加,并且更多立法正在实施以保护隐私。攻击者也改变了策略,包括在加密数据之前先行窃取数据,所谓的双重勒索。

因此,商业间谍软件对公司构成两个方面的重大风险。首先,组织面临来自已知零日漏洞的风险,这些漏洞如果得到负责任的披露,供应商是可以进行修复的。其次,根据适用于受影响数据的隐私法,企业面临罚款、处罚和诉讼的风险也在增加。

六种保护组织免受商业间谍软件侵害的方法 媒体

为了保护自己免受间谍软件的侵扰,需要采取多方面的措施,包括:

安装终端安全软件。如 SentinelOne 具备实时扫描能力,可通过行为分析帮助检测和清除间谍软件感染,避免造成重大损害。保持操作系统、软件和安全补丁的最新。这将最大程度减少间谍软件可能利用的已知漏洞。警惕不请自来的邮件、可疑链接以及未知或“免费”的软件下载。养成安全浏览习惯,只从可信来源下载应用。定期进行环境内的威胁检测。查找潜在感染和数据外泄的